<p>凤凰台外有一处贫地, 不知为什么, 别处的地都长庄稼, 这一处就是什么都不长。历来都说是凶地。</p>
<p>现在这里被改成了坟地, 除了祭祀的时候, 平时也没什么人来。</p>
<p>武大带着弟弟和媳妇在坟前磕了头, 又背了一节祷词, 就回家了。回去的路上媳妇和弟弟都忍不住说:“这就行了?也没给爹和娘拿点吃的……”</p>
<p>武大说:“不是供了水了吗?那公主都说了,祭祀的时候别的都不用供,那都是经过烟火的浊物, 生鸡死羊都带死气,只有清水最干净,无味, 还有生机, 最适合当祭物了。公主说的还能有错?”</p>
<p>媳妇不安的点了点头,“是啊, 公主说的不会错。”</p>
<p>弟弟说:“这样可真省钱啊!”</p>
<p>想想以前祭一回爹娘要花多少钱吧!生鸡死羊这都要有, 还要有粮、有钱, 他嫂子还要再织一块布供上。这还不够!坟前祭一回, 还要在祖庙里祭一回, 进祖庙还要另给钱。</p>
<p>祭一次爹娘,家里至少要饿三个月肚子。</p>
<p>每年少说也要祭四回。</p>
<p>现在公主说祖庙里供的都是祖宗, 哪能一天到晚老打扰祖宗呢?这也太不孝了!子孙后代那么多,谁要祭都要进去一回, 一年三百六十天, 一天都不叫祖宗闲着?</p>
<p>以后就只能一年打扰祖宗一回!</p>
<p>这样不过才一年,家里就省出来给他娶媳妇的钱了。现在媳妇可难娶了!他这个媳妇是跟别家合娶的,媳妇半年在他家,半年到别人家去,若是他对媳妇不好,媳妇就不来他家了。</p>
<p>他哪敢对媳妇不好呢?这个媳妇跟他差不多大,那脸圆圆的,头发乌亮亮的,听说还进过宫见过公主呢。</p>
<p>这样的好媳妇可不容易碰见!</p>
<p>一家人回到村里,见村口放着一架怪里怪气的车,只有车头,没有车板,两个轮子在车辕下。</p>
<p>“这是什么车?”武大问。</p>
<p>村长是个读书人,会写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以前没名字的,村长都给取了,不管男女都有。没姓的都先跟了村里的姓,这个村叫经六村,村里没姓的都姓了六。</p>
<p>村长看着也是有点糊涂,说:“城门前的告示上说,这叫耕车。”他指着车头说,“这里,栓上牛啊马啊驴啊,然后人在后面赶着牲口走,就可以把地给翻起来了。”他又指着下面的一条横杆,杆上镶着六把锄头的头。</p>
<p>武大惊讶道:“那这可省事了啊!”</p>
<p>田里现在收成不好,只能种马草,再用马草换粮食,这样就只能种得多点,才能换来更多的粮食。所以现在各村都在开垦新地,有时看到好种的地都能打起来。</p>
<p>可垦得多,不代表能种得过来。每个村的人都不够用,哪怕女人也跟着一起下地也不够。</p>
<p>村长道:“是啊,这还是公主的主意呢。”</p>
<p>凤凰台。</p>
<p>姜姬听说耕车已经发到每个村里了,就道:“让百姓们赶紧用一用,这才是第一代,有不好用的地方下一代就能改过来了。”</p>
<p>龚香在旁边捻须而笑,想起公主对他说“人下崽没有牲口快,也没有牲口多,人力不足的地方只能让畜力来补充了”,搞得他好长时间看到外面的人都嫌弃他们不如牲口。</p>
<p>在凤凰台上,因为一直以来的抑武、减兵的缘故,马不够多,牛反倒比较受欢迎。</p>
<p>牛用来耕地早就有了,但大面积的推广是没有的。犁车也有,但一般是单人用。</p>
<p>姜姬早就想试试能不能造一个并行的犁车了,可以一次用三到四头牛,这样来回三趟就能把一亩地给耕完了。</p>
<p>这样更省时。</p>
<p>但她不确定至少几个锄头才是最合适的,在使用中最方便,不会出现太多问题。所以送到底下的新式耕车从两个锄头到六个锄头,依次增加,分别送给不同的地区使用,最后统一审查结果,看哪边用的最多,最让百姓满意。</p>
<p>她唯一担忧的是牛不够多,还授意市场上的商人可以把牛赊给百姓使用。</p>
<p>结果不到一天就有反馈说,有的村里没有牛,用了羊和狗。</p>
<p>姜姬:“……车不够低吧?”</p>
<p>那车是照着牛的高度造的。</p>
<p>王姻说:“他们把车给改了。”</p>
<p>姜姬:“……”</p>
<p>高手在民间啊。</p>
<p>据说用羊和狗拉车的还不算什么,还有人想用猪。</p>
<p>因为姜姬的缘故,商人们在贩货时少了许多顾忌。前年有旱情后,她让商人们寻找不挑地的作物和不挑吃,好养好活的牲畜。</p>
<p>于是就有商人从别的地方把猪给贩来了。</p>
<p>猪的好处在于,第一,肉多;第二,吃什么都行。</p>
<p>这一点上,羊就有点不够看了。</p>
<p>于是从去年起,凤凰台下就有人开始零星的养猪,今年就更多了。</p>
<p>跟着到了选牲口拉车的时候,有人觉得猪看着就劲大,不是一样可以拉吗?试试吧。就把猪给绑在车前了。</p>
<p>猪就撒欢了,拖着车跑了。</p>
<p>等村民把猪套回来之后,没有放弃!他们试着把猪的眼睛给蒙上,然后让平时喂猪的那个人在前面拿着食桶引诱,结果居然真的成了!</p>
<p>姜姬:“……”</p>
<p>那,第二代的耕车就先改的能适合猪、羊、狗的身高?</p>
<p>慢慢的,羊就被淘汰了,百姓们发现羊拉车没有狗拉的好使,但狗拉的不如猪,猪拉得不如牛。如果用猪拉车,训练狗在后面跟着,咬着,再让人在前面引着,效果相当好!</p>
<p>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p>姜姬看着第一个月的报告不得不佩服百姓们的智慧,连她都落了俗套,以为只能用牛拉车。</p>
<p>但牛拉的耕车可以犁深地,猪和狗拉的都只能犁浅地,综合来看,还是牛最好。</p>
<p>百姓们没有牛的时候,凑和用猪和狗也是没办法的。</p>
<p>两个月后,报告上用牛的占三分之一,用驴的占四分之一,剩下的都是用猪和狗的。</p>
<p>牛可以并行,同时用两头或三头牛,也可以使用最大的六头耕车;驴能用三头或四头的;猪和狗都只能用一头或二头的。</p>
<p>现在三头及以下的耕车最受欢迎,六头用的最少。</p>
<p>或许等牛的数量变多了会有改变。</p>
<p>姜姬收起报告后,让铁器局多造一、二、三头的耕车,剩下的都可以不必造了。</p>
<p>王姻跑进来,激动地对她说:“公主!井水的水位慢慢上升了!城外河水的水位也不再下降了!”</p>
<p>姜姬忍不住走到殿外,外面的天空仍是一片晴朗。她希望能看到雨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