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江水汤汤。</p>
<p>船借着风力, 顺流而下, 不多时就看到了对面的江岸。</p>
<p>徐茶站在姜武身边道:“将军靠岸后, 是不是要先去临安打声招呼?”姜武摇头:“不必, 直接过去。等事后再来打招呼。”</p>
<p>徐茶发笑:“将军睿智。”</p>
<p>此时去打招呼完全就是浪费时间。与其在这里跟临安城的人来回试探, 不如先越过临安直入内境。等回程时再拜访临安城各家, 到那时临安各族也会“更好说话”的。</p>
<p>早晨登船, 午后就停船了。</p>
<p>大船放下小舟,姜武等人带着车马乘舟登岸。</p>
<p>此地江岸没有经过准备,为免马与车受损, 先下船的士兵铺草架板,勉强先造了一条舰桥出来。</p>
<p>随船的木匠也将滚木推入江中,造浮桥以运送士兵。</p>
<p>船接连靠岸, 士兵如蚁, 纷纷涌下舟船。</p>
<p>姜武已经命探马出发,先查探周围情形, 是否有村落与百姓在此地定居。</p>
<p>然后开始集结士兵, 随后出发。</p>
<p>不久后, 探马回来, 已经探明前路, 何处平坦无沟壑,大军容易通行, 姜武就带人向那边前进。</p>
<p>更多的探马散出去。</p>
<p>到黄昏前,姜武已经派人把守住了江岸附近五十里, 开始设关卡, 设营。</p>
<p>为了不让江船失去方向,江岸附近点起了巨大的火堆,彻夜燃烧,替江船指路。</p>
<p>江船也点起了火炬,替前后的船引路,以免江船走失。</p>
<p>这一段的江面变得灯火通明。</p>
<p>徐茶和姜武的几个世家出身的亲信骤发诗兴,乘舟在停在江面上欣赏这难得一见的美景。</p>
<p>徐茶感叹:“此景得见,今生不虚也。”</p>
<p>江船往来不绝,一直到早晨仍有江船来回。</p>
<p>先到的士兵已经开始运送粮草与武器,随军匠工也开始建造码头,探马已经探明附近六十里内的情形。</p>
<p>姜武没有继续停在这里,他带着大军继续向前,留下亲信督造码头,把守关口,探明江岸附近水土,建造驿站、渡口与军营。</p>
<p>为了避免有城池会发现此地的情形跑来打口舌官司,他还留了两个擅笔擅口舌的亲信。</p>
<p>这两人感叹自己“幸运”,刚落地就不必走了,想回江南都比其他人容易得多。</p>
<p>“诸位慢走。”二人拱手相送其他同属同僚。</p>
<p>其他人也嘻笑怒骂,与此二人作别。</p>
<p>徐茶在旁看了只觉得有趣。他想不到姜武一个粗人手下竟然有这么多世家子弟追随,而且不止是鲁人,郑、赵、魏人都有,还有大梁世家子弟。</p>
<p>可见此人胸襟广阔,不以门户鉴人。他手下的粗汉与士子竟能和睦相处,也能看出他的为人。</p>
<p>大军继续向前。徐茶跟得很辛苦。他没料到姜武带兵竟然一路快行,骑兵倒罢了,步兵全都靠两条腿一路跑着跟上。</p>
<p>但姜武半点不担心步兵们跟不上,或是体力消耗太大令士兵疲惫。</p>
<p>士兵们也不以为苦,拖枪扛刀,撒开两只腿跑得飞快。跑起来也没什么队型,只是跟着前头高高竖起的凤鸟旗,不会跑丢就行。</p>
<p>倒是徐茶坐在车里跑得颠,骑马跟着又磨得大-腿屁-股痛。</p>
<p>等遇到村落或小镇或商队,士兵们如下山之虎,呜呜嗷嗷的就扑过去了。</p>
<p>徐茶大惊失色!连连催促马车加快速度!等他千辛万苦跑到最前找到姜武告完状,士兵们已经回来了!个个满载而归!</p>
<p>等停下来后,徐茶义愤,前去劝诫姜武要做仁义之军,要约束士兵!</p>
<p>“军为利器!将军就是这刀鞘,要知道何时该收锋归鞘,不令士兵伤人!”姜武听完点头:“先生之言乃是良言!我必细思!”</p>
<p>徐茶松了口气,以为说服他了。</p>
<p>结果越往内境走,士兵们“发狂”的次数越多。姜武丝毫不加约束!</p>
<p>徐茶气怒,待要再去劝,被其他人劝阻。</p>
<p>这些都是世家子,虽然以前不曾相识,现在也有了同路之谊。</p>
<p>徐茶愤怒:“尔等因何不劝?!”其他人连连道:“劝过!真的劝过了!”</p>
<p>“劝不动啊!”</p>
<p>“将军以前说过,兵乃凶刃,不能失了血性。他乃狼头,不能不叫狼吃肉喝血。”当然这是美化过的,姜武以前说的是“就是来杀人的,怎么能不让他们杀呢?”</p>
<p>“他们愿意跟着我就是为了好处,怎么能不让他们抢呢?如果在我这里没有好处,他们就跑了。”</p>
<p>一开始自然有人受不了。</p>
<p>现在留下的都是能理解姜武的。</p>
<p>甚至他们曾经议论过——这也正是公主“养”军的做法。</p>
<p>公主正是这样培养将军的。</p>
<p>她要的就是一群恶狼,一头猛虎,一柄凶刀。</p>
<p>比起徐茶和凤凰台上的人,他们这些一路跟随将军从鲁国到凤凰台来的士子反倒更能看清公主的本来面目。</p>
<p>此时他们再看徐茶,不由得也生出了逗弄的心思,一个个长吁短叹,有的还当场拭泪。</p>
<p>徐茶被他们一哭一叹,义愤的心倒是消减不少。又过了一段时间,当他冷静下来后,用另一种眼光再去看姜武的行事,不得不承认:这其实是最适合这个将军的。</p>
<p>他的粗莽反倒是最利于他的。</p>
<p>因为真要讲起仁义来,他的出身就令他失人一筹。无形中就落于下风了。</p>
<p>他不讲仁义,以粗莽为护持,倒是立于了不败之地。</p>
<p>没有人再能以仁义来指责他不够仁义。</p>
<p>——因为他本来就“不懂”啊!</p>
<p>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p>五日后,他们遇上了第一拨巡边城卫。</p>
<p>自然立刻就被拿下了,问清来路后,得知是临安城的城卫,姜武就让人去客气一番,收剿其武器,背缚其手,带在队伍后面,不打不杀,就这么带着走了。</p>
<p>等再遇上巡边城卫,照例问清是临安城的,也是如数拿下。</p>
<p>遇上第三拨时,他们距离临安城已经只有十里路程了。</p>
<p>这两拨城卫再三求见姜武,姜武仍是不见,只让别人去安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