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怕永和帝属意的不是临江郡王,所以提出来后,又进行了一下批评,这样一来,永和帝要是不喜欢这人,他说过了批评之语,永和帝应该也不会觉得他是属意这个人的,而永和帝要属意这个人的话,应该会马上反驳,维护临江郡王,这样一来,自己就知道皇帝是不是属意这个人了。
张大人想的不错,永和帝在宗室中扒拉了一阵后,的确属意临江郡王,没办法,皇室怕宗室造反,所以宗室大多被朝廷当猪养,这样一来,大多数子弟都不成材,都属于那种过着猪一样吃着睡睡着吃混吃等死的人,少数有能耐的,又是亲戚成群,将来当了皇帝,有的烦,也就赵垚一人,还算有朝气,另外,父母双亡,哥嫂不亲,是相当好的人选,所以永和帝一看,就相中了赵垚,想立赵垚为东宫。
这会儿永和帝听了张大人的话,果然维护赵垚道:“他以前只是宗室,需要什么大志向,但他品性还是好的,等立为东宫后,稍微培养培养,想来应该有长进的。”
众人听着永和帝的话,不由长吁了口气,暗道能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那是再好不过了,总比让他们玩你猜我猜猜猜猜好,这种你猜我猜猜猜猜一个没玩好,可是会玩掉乌纱帽的。
当下张大人便道:“还是陛下考虑得周到。”
永和帝笑道:“要是你们还有更好的人选,不妨说一说,宗室太多,朕也是挑花了眼。”
张大人等人道:“臣等并无其他更好的人选。”
永和帝达到了明为商议暗为通知大臣,他要立东宫的目标,便让众人下去了。
永和帝要立东宫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在赵垚通过消息渠道得到消息的同时,郑太后自然也得到了这个消息。
而且外人只知道永和帝要立东宫,到底想立谁,大家还不知道,因为永和帝没让参加讨论这事的大臣们说出去,但郑太后作为永和帝的母亲,还是听儿子透了下话风,知道是谁的。
不过她一听说永和帝想立赵垚为太子,她就不太满意。
不说这个赵垚当初拒绝了自己娘家侄女的求亲让人不喜了,单是一想到赵垚的王妃,就是当初闹的自己娘家侄女赔了一万两银子的木槿时,立马就不乐意了。
当初流言的事闹的京城沸沸扬扬的,自己娘家人还曾求到宫里过,让她帮忙撑场面,结果皇帝脑子不好了,不帮着自己人却帮着外人,批评了自家侄女,让郑太后当时就非常不满,这时听说永和帝要立赵垚为太子,将来木槿有可能变成皇后,她就更不乐意了。
那样一个贱丫头,怎么能成皇后呢,要真成了皇后,以后想起跟自己的过节,还不要找自己的麻烦啊?所以当下郑太后便想着要怎么说服永和帝改变主意。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当下承恩公夫人和郑秀秀来宫中作客时,郑太后便屏退左右,说了这事,想咨询一下两人有什么意见。
和离回家的郑秀秀一听说陛下有意立赵垚为太子,就不由立刻炸了毛,道:“姑妈,这个周木槿,跟咱们家可是有仇的,这以后要是成了皇后,那就要没咱们家的立锥之地了,便是姑妈到时可能都会不大自在,所以,可千万不能让陛下立临江郡王为太子啊!”
她混的这样惨,周木槿那个下等人成了王妃不说,现在还要有可能成为皇后,她怎么忍受得了呢,所以这时自然这样说了。
再说了,当年赵垚拒绝了自己的亲事,当年她就对打了她脸的赵垚恨之入骨,这时自然不想看到他能当皇帝。
更重要的是,她当初造谣,得罪过周木槿,所以自然不想看到周木槿成为皇后,将来找自己的麻烦,所以她比郑太后,更不希望赵垚成为太子。
郑太后听了她的话,没好气地看了她一眼,道:“这话不用你提醒,哀家自然是知道的,所以现在便是问你们,怎么说服陛下改变主意。”
暗道都是这个丫头不好,要不是当时为了维护她,跟周木槿对上了,要不然这会儿她也不用这么担心,毕竟要是跟她没矛盾,想来她也不会为难她一个将来的太皇太后的,那样一来,她这会儿也不用劳心劳力,还要找皇帝谈这个只怕会引起皇帝反感的话题。
郑秀秀不明白地道:“姑妈,陛下是您的儿子,这还不是您一句话的事吗?毕竟陛下可是以孝治天下啊。”
郑太后听了她傻冒的话,真想翻白眼,当下皱眉道:“你想什么呢,寻常的事,陛下可能会听哀家的,但这是政事,本朝禁止后宫干政,哀家要敢在这方面发声,皇帝肯定不会听哀家的,就是不听哀家的,别人也不会怪他不孝的,相反,搞不好御史还会弹劾哀家干政。要是一句话的事,哀家还用得着找你们商量吗?”
郑秀秀被郑太后一顿批评,不由脸上发烧,当下讪讪地道:“是侄女想的简单了。”
一边的承恩公夫人因宠爱女儿,不想看她被训,于是当下便笑着岔开了话题,道:“那要不联系几个大臣,到时皇上说要立临江郡王为太子时,让他们提出反对意见就是了。”
第219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