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公司发行股票的事,他自然是知道的。不过他和多数工商业联合会的同仁们是一个看法:只能买些应付,不可多买。
股票、股份制这些东西,虽在荷兰、英国发扬光大,但是并非其独有。单就广州城而言,较大的字号多为合股经营,不仅有单纯的资金股,还有给掌柜、伙计的“身股”。实体的字号有,做买卖亦有。特别是海贸:没有自己船只中小商人采购商品的本钱多是临时合股而来。而自己造船去做生意的海商造船的本钱也有很多是合股的。
虽说大明没有正儿八经的股票交易所,也没有配套的股票交易、分红等制度,多是民间按照习惯来处置,但是围绕股票的交易行为并不少见,甚至已经扩散的农业领域。广州工商界人士对此当然不陌生。
若是一家现成的大字号卖“股票”,工商联大佬们大多还是愿意的。换而言之,若是紫字号之中的任何一家募股,那不用动员,不用宣传,光一个消息出来就足以让紫明楼的门槛踏破。
但是现在这南洋公司是下南洋去做生意、拓殖的。这就让老财们心里嘀咕起来。
海贸生意的确是一本万利,但是其中的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太大,船毁人亡的事数不胜数。为此破家破产的生意人并不少见。换而言之,这是收益和风险都非常大的买卖。
对于多数老财来说,投资谋利还是求个“稳妥”。就算是给海贸生意投钱,他们也宁可“出借”。只要有抵押物,借多少都好说。至少不会血本无归。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y.cc。小说网手机版:https://m.biquy.cc
\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