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道理了。
通过张孚敬的描述,一个成熟老辣,魄力十足的政形象出现在了刘同寿的脑海里。盛名之下无虚士,能成为严嵩登顶的最后一道障碍,夏言也不是吃素的。
夏言这一手,打得张孚敬极是狼狈。光是一个夏言没啥,关键是上面还有个拉偏架的。
嘉靖擅长的权术,主要体现在对朝堂的控制上,他很推崇制衡之道。张孚敬登顶之后,他早就琢磨着要找个人来牵制了,夏言的应运而生,既有他主观上要上进的愿望,同时也符合了嘉靖的预期。
而且,这一次,张孚敬起到的是阻挠作用,夏言才是贴心人,嘉靖会帮哪一边自不待言。
当然,张孚敬是占着道理的,而且是一心为了嘉靖着想。但嘉靖才不管那么多呢,他从来就不在乎形势什么的,尤其是在他成功掀翻并摆平了二杨之后,更是自信心暴涨,只觉天下事无不可为,一旦拿定了主意。十匹马也拉不回来。
张太后哀求,他置若罔闻
张皇后请,他一脚将其踹入冷宫。寻个机会就给废了
张首辅劝谏,他理都不理,张孚敬自请致仕,以表示决心。他当即准奏估计嘉靖心里也很奇怪,他身边怎么这么多姓张的,而且还都跟他对着干?
不过,事实证明,他错了。
就在他挥刀前的一刻。勋贵们站出来了,为首的就是武定侯郭勋。
嘉靖没脾气了。
他不傻,张孚敬的那些东西他都知道,光凭一个皇帝的身份,就能让朝野上下凛然听命,这种事也就是给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听听罢了。
如果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的话,太祖又何必让儿子们镇守边疆?成祖又为何更愿意让勋贵们执掌兵权,更是重建了锦衣卫?他的堂兄朱厚照登基之初。对抗谢迁、刘健那些权臣的时候。又干嘛先让八虎掌控了京营,然后才动手?
连他伯父弘治那么老实巴交的人,在驾崩前那几年,都惦记着重设西厂……没有实力,皇帝就是个摆设罢了
当初掀翻杨廷和,正是依靠着二杨的内讧。以及勋贵的支持后来对付杨一清,张孚敬是表面上的力量。主力依然是勋贵现在他把勋贵给惹毛了,他背后就只有一帮露出贪婪觊觎目光的豺狼了。
所以。他退缩了。只是为了面子,他也不能放人,只是把人关着,是侯差待审。又召回了张孚敬,让老张帮他搞定手尾,安抚勋贵的情绪,免得人家以为他要过河拆桥。他确实有这个打算,但现在明显还不是时候。
可怜张孚敬一把年纪,被这样折腾了一通,回温州老家的路才走了一半,就被一道圣旨给召回来了。回来后,还得面对一帮心存愤懑的勋贵老爷。
嘉靖八年的时候,皇帝已经干过一回类似的事儿了,他取消了外戚袭爵的特权,当时就引起了不少疑虑。不过在女人方面,弘治和正德都不是多多益善的性子,这项政策波及不算大,所以倒也没惹出多大麻烦。
可现在,皇帝显示出了不按规矩办事的一面,勋贵们开始不放心了,这位天子薄情寡义,最喜欢鸟尽弓藏,现在是张家兄弟,将来谁知道是哪个倒霉?
好歹,张孚敬算是把这些人安抚下去了,他明里暗里的告诉这些人,皇上只是针对张家,而不是勋贵阶层。这个借口让勋贵们安了心,不过消息传出去后,老张又把嘉靖给得罪了。
嘉靖好面子啊
张孚敬这是他小肚鸡肠,恩将仇报呢
虽然这是事实,可他从来就不是那种能虚心接受意见的人,高举和谐大旗的嘉靖皇帝,怎么能忍受这种恶评?
于是,老张第二年又致仕了……
第146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