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意思是……”刘同寿心中悄然一动,皇帝这么个问法,莫非……
“你那封神演义中说,异宝出世,往往会招天之嫉邵真人他们翻阅道藏,又从京城各寺院那里借得了佛经,查阅之下,也有相似的发现…都说只需宝物的品相高,出世之际,就会伴有天地异象,不知……………”说话时,嘉靖的神色异常凝重,而他说的,偏偏又是很扯淡的话题将这荒唐的一幕看在眼中,刘同寿也不由感慨连连:不管人有多聪明,一旦有了执念,就会变成傻子,假设再有人投其所好的忽悠一通,那就连傻子都不如了
眼前这位嘉靖帝,便是最好的例子
“陛下英明!”
肚里腹诽,面上却不能露了端详,刘同寿郑重其事的说道:“所谓:圣君出,祥瑞现:异宝出,天地劫…
凡人修仙,本就是逆天之事,再有异宝辅助,更是事半功倍,上天焉有不出手阻拦之理?更何况,陛下以君王之身,行此逆天之事,天地之怒,必然远过寻常”
“微臣道行不高,见识也浅,不知道其中凶猛,私自为陛下打造洞天用以修炼,又试图炼制金丹,助陛下修行,实则曾经犯了大忌”
刘同寿的神色越来越沉重:“正如陛下所说,丹成之日,天地必有大劫来临,将波及整个京城!、“当真!?”嘉靖本来只是受了邵元节等人的影响,报着试试看的想法,向刘同寿咨询可他万万没想到,竟会引出这么一番说法来,一工夫,也不知道应该奋,还是应该担忧
假设真有天地异象,那修仙之事,自然不再娄无缥缈:但若是有天劫把京城给毁了,那本人没飞升之前的日子要去哪儿过啊?难不成迁都南京?
“圣驾之前,焉有戏言?”刘同寿斩钉截铁道:“丹成之日,一切自有分晓,若是天劫不至,那就是微臣的道术不精,无愧陛下的信任,一切罪责,臣再一力承担!”
第215章明枪暗箭9(第216章)
清明时节雨纷纷,细雨婆娑中的紫禁城,比平日少了些庄肃,更添了几分柔美之色。然而,在表面的平静之下,翻涌着的,是异常诡异的气氛。
黄灰两色的袈裟,青红两色的道袍,眼下正穿梭于紫禁城内的人,多数都是如此着装,他们是来给皇帝当顾问,提供咨询的。
因为此刻的嘉靖帝,正处于痛并快乐着的状态中,而导致这一切的,自然与刘同寿的所作所为脱不开干系。
“……这么说,定慧寺的佛经中,也没有提前预知,以及应对天劫的办法了?”嘉靖面色不善,语气中更是多了几分凶厉,“既然如此,慧能禅师,之前你又怎敢对朕说明此事?莫非你存心欺君么?”
“陛下息怒,贫僧也只是听先师偶然提过,陛下相询,不敢有所隐瞒,这才……绝非有欺君之意,请陛下明察。”
尽管身处宫殿之中,不会被雨淋到,但慧能老和尚依然浑身浸湿,像是刚被人从水里捞出来似的。他不敢擦汗,只是低着头,小声解释着,心里却在暗中诅咒着那两个疯狂的盟友,以及更疯狂的敌人。
邵元节的计划就是顺水推舟,把刘同寿炼的金丹捧到天上去,然后,假装不经意的提起祥瑞的事儿,给小道士来个釜底抽薪。严格来说,这策略属于七伤拳,固然可以给刘同寿找不少麻烦,但同时,也会给邵元节自己埋下很大的隐患。
不过,对老邵来说,眼下已经是危急存亡之秋。除非他顺应时局,投到刘同寿门下,否则若是不能尽早扳倒小道士,他和龙虎山就没有以后了。
后患这么大,这招的杀伤力自然也很好。
以邵元节的事先谋划,刘同寿若是不敢接招。他们就可以将顺水推舟发扬光大,借着封神演义的东风,让小道士自食苦果;若是对方胆敢迎战,想用障眼法搞点花样出来。那么,就别怪同行们不客气了!
同行,本就是冤家啊!
当然,邵元节也不是记吃不记打的蠢货,经过了杭州水陆大会那件事,他已经对小道士的神奇手段,有了很高的评价。不过。作为修了一辈子道,忽悠了一辈子贵人的道家高人,老邵对自己的眼力有着充分的自信。
他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如果刘同寿故技重施,他一定会当场将其戳破。他的观点和自信,也受到了佛门盟友的认可。俗话说:旁观者清,斗法和揭秘是两个概念,后者的难度要远远低过前者。
第238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