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瑛不敢表功,把前期的一部分工作总结交了上来。
耿南塘跟弘德帝想一块儿去了,要从根源上弄清楚九原的经济问题,就得从军队这个种粮大户查起。
而这一点,无论是现任的韩瑛还是前任的王老元帅都做得很不错,军队里基本上严格按照既定的方针执行了下来。
种田的人和收钱的人基本都能一一对应,可能无法完全杜绝贪腐现象,但基本控制得很好,顶多占点小便宜而已,并不存在重大蛀虫。
弘德帝看后很满意,“你这几年做得不错。”
韩瑛不敢居功,“这是托皇上和太上皇的福。一开始这政策就制定得严谨周密,臣等只须照章办事就完了。”马屁拍完,他也小小的表示了下自己的忠诚正直之心,“更何况,边关苦寒不易,将士们戍边也只有指望皇上的隆恩才得以些许回报,这样的钱,无论如何臣是不敢起半点念头的。”
这话说得弘德帝入耳。可看了看情况,他忽地指着一项开支疑惑问道,“这每年粮食收割之时,雇工运粮的费用怎么恁地高昂?是军中马匹不够吗?”
这个问题很专业,韩瑛立即正色道,“陛下明见,情况确实如此。因经商通贸,九原对马匹的需求量极大,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我南明在九原的边境线是三国之间最长的,本就需要更多的马匹。可因开支巨大,这问题多年来都未曾解决过。而今。随着九原进一步发展,臣以为势必要建立起更多的骑兵队伍才能更好的维持稳定。可若是如此,国库耗费巨大,臣也始终不敢贸然开口。但近来臣见民间有些精明的商贾已经开始选育良种,培育自己马场了,便生出一个想法,只不知妥不妥当。不敢妄奏天听。”
弘德帝很有兴趣,“你大胆的说。”
韩瑛放胆进言道,“我南明素来马匹孱弱。别说比不上大楚,更加比不上北燕,若全是指望朝廷养马,就算不考虑钱的问题,一来费时过长,二来还得专门再培训一批士兵去操持此事,还不见得能有民间的老马伕干得好。所以臣想,能否仿造皇商的待遇,挑一些正规大型的马场合作,平时就由他们选育一些好马,定期供给边关士兵使用,朝廷就用免税或是其他手段,适当的付一些费用。因为军马的要求高,一匹军马的服役期不过三五年,一旦退役,还可以还给原马场以作商用。这对于商户来说,损失就没那么大。而对于朝廷来说,既节省了大笔的银子,这些好马在军营里时,又可繁育小马,等到数十年后,国库渐渐充盈了,整个骑兵队伍也能慢慢完善起来了。”
这确实是个好法子,弘德帝听着不错。他忽地想起一事,邓恒曾经向他老实汇报过,在此地弄了个马场,未免就多问了句,“那现今九原的马场谁家做得比较好?”
韩瑛心想,就是你外甥了。不过却委婉的道,“是邓家大少奶奶,从前在娘家时就办起来的。”
弘德帝心中哈地一声笑了,“他家马场叫什么?这上头可有?”
第613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