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 > 玄幻奇幻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43章 国祚加五

第143章 国祚加五(1 / 2)

第143章 国祚加五

从这位沈知县上任,整个高密县衙就弥漫着不安的氛围。

高密不算是个好地方,前任知县是个性格柔弱的举人,在地方学政衙门熬了十几年,才升迁到这个位置上。

前任知县是穷官,在任上也没有太折腾。

但是沈思孝上任前呼后拥,幕僚师爷就带了十几个人,这些人一到县衙就迅速掌控了县衙六曹,整个过年期间都在户曹查账。

官吏衙役们战战兢兢,果然到了年后,沈思孝就召集众人,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催课。

大明对于官员的硬考核指标就是征税了。

户部按照各地土地的数目,每年都有一个课税的指标,如果完成指标就是足课。

当然正常情况下是绝对不可能足课的。

灾荒,百姓抗税,甚至干脆就是因为官府的征税能力不足,都会收不足税收指标。

上级机关也不是不体谅这些难处,只要完成八成指标就算是基本合格,如果每年都能完成九成的课税,那就算是表现不错了。

每一任地方官员,新到任第一件事,一般也是抓着课税。

对往年积欠进行追缴,就叫做“催课”,这也是新官上任梳理威信的办法。

公门中人自然是明白这一点的,就在沈思孝长篇大论说完之后,户曹的吴典史就站出来说道:

“大老爷,县里的富户愿意补足部分积欠。”

沈思孝并没有露出喜色,而是问道:

“补足多少?补足后还有积欠吗?”

吴典史立刻说道:

“回大老爷,高密积欠可不是一年两年,就靠这些大户怎么可能全部补足。但是按照他们认缴的数目,今年的秋粮可以完成九成!”

大明有夏秋二粮的征收,分别对应了两季主粮的征收。

夏粮一般是秋后运送入京,而秋粮则会留到年后,等运河的冰融化,也就是清明左右,再用漕运送入京师。

完成九成的秋粮,这也是高密县吏和大户商议的结果,一般来说以高密的情况,能完成九成就很不错了。

但显然沈思孝还觉得不够。

他皱眉说道:

“只是补足秋粮到九成?积欠一点都补不上?”

吴典史只能无奈的说道:

“大老爷,高密本来就是贫县,去年又糟了灾,能有九成已经不错了。”

沈思孝一拍惊堂木说道:

“住口!县里的积欠,都是前任县令姑息,让这些奸滑刁民钻了空子。”

“今年秋粮必须要足征!往年的积欠也要追课一半!”

听到这个数字,在场的吏员脸色都白了。

高密积欠的课税不是小数字,如果追缴一半,那几乎等于再征一遍秋粮了。

“吴典史,户曹有何对策?”

吴典史只能咬牙说道:

“若要加征,按照旧例有‘因粮’之法,对粮税折银五两以上的富户再加征,或许能补足。”

遇到强势的县令,地方上富户凑凑分子,帮着县令完成政绩,这也是正常的。

当然,富户配合不配合,就看县令的本事了。

但是吴典史刚刚说完,一名身穿儒衫的读书人站出来说道:

“东翁,属下以为不可!”

说话的人也姓沈,是沈思孝同族的一个秀才,沈思孝中进士就被派到沈思孝身边,做了沈思孝的幕僚师爷。

沈师爷打开折扇,大冬天摇头晃脑的说道:

“向大户征粮,大户有飞洒、诡寄之法以避,马上就要押送秋粮入京了,就算能征上,也已经赶不上了。”

“属下以为,应该均输,以田亩计,每亩多交粮六斗,如此不伤百姓,也能补足大半积欠。”

这下子吴典史的脸都绿了。

十斗是一石,听起来这个数字不多,但实际上对百姓来说,多收三五斗也是极为沉重的加税。

而且胥吏差役层层加码,三五斗就能变成三五石。

吴典史当然不是为了百姓着想,可是高密这个地方,民风彪悍,如果激发出民变,那他这个户曹的典史肯定要被推出来当替罪羊。

吴典史只能祈求,沈思孝控制不了衙役,没办法下乡去催收。

但是沈思孝下面一句话,却让吴典史彻底心寒了。

“这次下乡催收,就用均输之法,按田纳粮,一寸土地都不能拖欠。”

“本官在京师已经招了一批人手,过些日子就能到高密。”

“为了完成朝廷征粮大计,就只能苦一苦百姓了。”

听到这里,吴典史就知道这位新任知县,当真是个为了政绩不择手段的狠角色,竟然连催课的人手都自己准备好了。

遇到这样的上官,当地的吏员百姓可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这时候只能求着沈思孝早点升迁了。

沈思孝结束了公事,心满意足的回到后衙。

高密是个穷县,沈思孝在上任前就已经做了准备,要在这种穷县做出政绩,只有在“催课”上做出点成绩来。

刚刚公堂的那一幕,其实就是沈思孝和自己的师爷预谋好的。

沈思孝当然知道百姓都是穷鬼。

但是他一个外地官员,想要从本地豪族头上刮到油水何其困难。

所以沈思孝想到的是这按亩均输的办法,就是直接按照土地征税,管他穷人富人一起征收。

只要自己能完成催课的目标,沈思孝也不介意“苦一苦”百姓。

反正自己上面也有人,有了政绩再疏通一下,自然就能离开高密。

这也是沈思孝在京师招募帮闲,让他们年后赶往高密的原因。

要从本地百姓手里征粮,本地的吏员衙役都是靠不住的,沈思孝全部要用自己人。

至于这些京师的无赖帮闲会怎么盘剥百姓,那就不是他沈大县令要担心的事情,他是按照衙门的账册依法追缴欠粮的,谁让你们高密百姓自己不老实,不交足粮食呢?

沈思孝满意的回到后衙,思量着自己在京师招募的帮闲是不是该到了?

——

次日,沈思孝担忧吴典史捣乱,特意给他病假,强制让他回家休假。

吴典史更加忧虑,典史不是官,但也是吏部挂了名的,没有过错县令也是不能随便开革的。

但如果真的让沈思孝做出成绩来,靠着威望他就可以往衙门掺沙子,将吴典史边缘化。

本来吴典史在家闭门谢客,却突然闯入一名风尘仆仆的铺兵。

“什么!”

最新小说: 从完美开始:宝葫通天! 射雕:从被逐出桃花岛开始 斗罗:琴声一响,暗器返厂 谍战:红色掌柜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世子稳重点 谍战:红鸾归巢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 最强合成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