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又施展离间计,让赵王以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替换廉颇为将。”“此后魏国转而结交赵国,秦昭王二十七年,白起奉命攻赵国,夺取狼光城,斩首两万余人。”
“再以主力部队顽强防守,将赵军阻于坚壁之下。”
“秦昭王遂用王龁攻赵,围攻邯郸八九个月,仍然不克,秦军在楚国春申君及魏公子数十万大军的攻击下,伤亡颇重。”
可以说,政治上的不成熟,导致了白起的不幸,因为君王的威仪不容质疑。
“此时赵军被一分为二,粮道也被断绝,同时秦军还不断以小股部队侵袭骚扰。”
秦昭襄王可以没有白起,但不可一日无范睢。
因此在白起与范雎的博弈中,秦昭襄王自然站在了范雎一侧。
“赵军只好原地筑垒防守,以待援军。”
秦赵长平之战,使得赵国的生机彻底断绝。
“秦昭王四十七年,又派左庶长王龁攻打上党,上党百姓纷纷逃亡至长平。”
“取得成效后,秦昭王二十八年,秦昭王与赵国暂时停战,并派白起大举攻楚。”
“防止其他诸国来援救赵国,并暗中将垣雍割让给魏国,劝其不要救赵国。””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身为君王,是无法容忍,这种隐患一步步扩大,白起就距离死亡越来越近。
“白起在楚国别都鄢城,引长渠之水灌入城中,楚国军民溺死数十万,并占领邓等数城。”
应该说,不进攻邯郸除了秦昭襄王丢点面子之外秦国没什么损失,秦军也不用战死他乡曝尸荒野。
曾经的战神,在朝堂中的位置一落千丈,从此被逐出权力中心。
“至九月,赵军已断粮四十六天,内部已开始互相杀食。”
白起这个时候对于秦国如果不出战的话,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
而后在伊阙之战中,白起以十万秦军,以少胜多一举击溃24万韩魏联军。
“因韩、魏两国军队各怀异心,都不愿先和秦军作战。”
对由于白起威望日高,范雎担心白起取代他的相位,于是在秦昭襄王面前多有构陷。
秦国当时的新生代将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白起。
“秦昭王十六年,白起攻占魏国垣地。”
“对内也整顿国力、勤修军备,做好再次与秦国开战的准备。”
“赵、韩两国对此大为恐惧,于是派辨士苏代携重金游说秦相范雎。”
“此时已为左更的白起在丞相魏冉的举荐下,担任秦军主帅抵抗联军的进攻。”
对此白起坚决反对,白起从军事角度出发,认为秦军已疲惫不堪,已无力再战。
“白起认为赵人不愿归秦,且降卒数量众多,一旦作乱便难以控制,便将四十万余降卒尽皆活埋,仅将二百四十名最年轻者释放。”
从底层爬起来得白起能做到跟秦军共情,秦昭襄王眼里,都只是耗材而已,包括白起也一样。白起敢于硬刚秦王,看待自己的声誉,远远超过王命。
“秦昭王四十九年九月,秦昭王决定再次攻赵,由于白起抱病,便以五大夫王陵为将攻邯郸。”
为此白起甚至在公开场与秦昭襄王合针锋相对。
然而在秦昭襄王看来,即使整个秦国也不如自己面子重要。
“赵括以四只部队连番冲击包围圈,但都被秦军击退,赵括只好率领精锐亲自上阵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杀。”
“同年四月王龁攻长平,期间虽取得了一些战果,但廉颇坚守不战,战局陷入了僵持。”
“次年,白起又攻陷楚国都城郢,并一路东进至竟陵、南攻至洞庭湖边。”
“赵括上任后,即刻命令赵军主动出击。”
那么这其中功劳最大之人就成了白起,日后三公之位也非白起莫属,敢问范雎能否屈居于白起之下?白起上位,范雎自然是不甘心的,出手加害白起也就不足为奇了。
“秦昭王三十四年,赵、魏两国联合攻韩,魏冉、白起率军援韩。”
邯郸之战,彻底让范雎在秦国朝堂失去地位。
白起的首次亮相,就是亲自领兵攻下韩国新城,首战告捷让秦昭王初窥到了白起的卓越军事才能,让秦昭襄王对他刮目相看。
“秦昭王三十一年,白起伐魏,攻取两城。”
“此战后,秦在郢地置南郡,白起被封为武安君。”
“此后两年,白起连克韩国南阳、野王。”
“于是白起先设疑兵与韩军对战,然后趁魏军不备,以精锐突然突袭魏军将其击溃,随后韩军不战自溃。”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决定趁赵国虚弱之际,一举进攻赵国都城邯郸。
然而,不听从国君命令的举动,无疑为白起招来了祸端。
“于是秦昭王便派人给白起送去一把剑迫其自杀,白起不由感叹,随后拔剑自刎,其时为秦昭王五十年。”
白起拒不出战首先就是为了自己名声,没有必要为了避输的战役赔上自己的名声。
“白起先击败东周军队后,与韩、魏联军大战于伊阙。”
“司马梗一部攻占太原,自己则准备进攻赵国都城邯郸。”
三次推迟邯郸战役的指令,让秦昭襄王对白起忍无可忍。
此时秦昭襄王的怒火并未平息,他派遣亲卫队,带着一把赐死的利剑,前往杜邮逼迫白起自裁。
“秦昭王四十一年,秦国以范雎代替魏冉为相,实行其远交近攻战略,将韩国列为其攻打目标。”
不但如此,还完全不必担心范睢,两者的关系早已经脱离了一般的君臣。
“此举激怒了秦国,秦昭王四十六年,秦国攻取韩国缑氏、蔺。”
“后秦昭王又派范雎去劝说白起,白起称病不肯应命。”
李世民:白起自身的影响力对于秦王的威信是和则两利,不合则会大大损伤秦王的威信。
“秦昭王大怒,于是削去白起爵位,并将其逐出咸阳城迁往阴密居住。”
“秦昭王得知赵军粮道被断后,立刻征发河内十五岁以上男子为军,增援长平,阻止赵国向长平输送援军和粮草。”
“但上党太守冯亭却暗中与赵国联系,表示愿将上党郡十七个城池献给赵国,希望以此促成赵、韩联手抵抗秦国。”
然而,秦昭襄王从政治角度和个人威望出发执意要灭赵,于是白起以生病为由推辞。
最终,秦昭王以病重无法带兵的理由,将白起从武安君降为普通百姓。
苏代的游说很成功,他说长平之战后,秦国直逼邯郸,一旦拿下则赵亡。
范雎这个小人,肯定是要对白起举刀子的!
而白起则不同,白起围绕的是秦国而非秦王。
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白起可以是国之柱石却不是君王可以随心所欲的利器。
赐死白起这一决定的背后,是秦昭王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一方面,白起功高盖主,军功赫赫,但其高傲和不羁的性格,已让他成为朝中不稳定的因素。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秦昭王不得不做出这样残酷的选择。(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