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提前说清楚这里面东西的品质,卖的价钱又比普通的要低上一些,倒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没几天这批盲盒便被分的干干净净,还接到了几个小订单,都来自那些被认定卖不出去的拼图,众人有些惊讶,徐墨阳笑而不语。
总有人想独一无二。
拼图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最开始的时候价格混乱了一段时间,后面便渐渐稳定下来,徐家摊子始终作为领头羊飞在风口上,甚至冬日还在西市开了一家拼图专卖店,只是这名字却怪得很,叫什么舒适生活,里面除了机巧图,还有一些怪模怪样的衣物,不似平时的宽袍广袖。
“这是什么?”
有客人来了兴趣,指着那套袖口裤腿都收的窄窄的,看上去颇有几分贴身,偏又有些蓬松的衣物问道。
“这是羽绒服。”
第83章 黄泥换米
最近,长安悄悄流行起了一款衣物,看上去颇有几分蓬松,穿到身上却并不觉得沉重,那家中上了年纪的老爷子老太太穿了就不愿意脱,说什么连骨头缝都被捂暖和了,跟今年出现的火炕和肥皂一样,成为了最流行的过冬神器。
在大雪纷飞的冬日,穿着小棉袄,再烧个小柴火,往炕上那么一歪,喝一口鲜灵灵的小绿叶鸡蛋汤,真是神仙都不换的好日子……就是代价有点大。
徐家的羽绒服不好买,徐家教出的建火炕的匠人不好请,徐家种出来的冬日小菠菜更不好得,想要将三样在短时间内同时备齐,除了需要铜钱还需要运气,不是没人想靠着关系和财权让徐家优先给他们供应,但因为这种人家太多,反倒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而徐家借着火炕一事广收帮手,也硬气了一回——管你什么皇亲国戚王侯将相,统统按照下订单的顺序来!这样的硬气倒是让不少人高看一眼,想想自己如果动真格,那就是用美玉碰石,便也不好来硬的,于是徐家这生意竟也安安稳稳的做了下去。
当然,长安其实不乏纨绔子弟,奈何徐家名声极好,在这个时代名声便是护身符,有那实在不甘心的继续打听,才发现徐家也隐隐约约有那满相靠山,原本打的一些念头也只能随风而去。
不过这徐七郎是怎么得那满狐狸的另眼相待的?
“一担黄泥能换小半升米?”
徐墨阳有些惊讶,一升为两斤,按照四分之一的分量来算,再换算一下唐朝和现代的计量单位,也就是一担子黄泥能换上六两米,虽然是掺杂着米糠石子沙尘的,但对春夏便遭了天灾的百姓,这个价钱已经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差事了!
一斤米能煮出两斤饭或者五斤粥,一担子黄泥能换来三斤粥,省着点吃便是一家老小的口粮,有些人口少的人家甚至还能存上一些粮食。
在这个时代,粮食就是命。
“火炕那边不是要做泥砖吗,大家都急着,前些日子的价钱还有高有低,最高的时候一担黄泥能换出一升米,我说的价钱是这些日子慢慢定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