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毒妃嫔作者:鹦鹉晒月
第175章
“对啊,真清晰,连你的胡子都看的见。”
“就是。”
画面斗转,是录下的歌舞生平,是年节时的文人骚客,是前几次闯关过了的人们的回放,是大江南北齐贺祖国的椎姿,是河道截流的壮举,是北郊全新的农业设施,是冬季人们丰收复季蔬菜的喜悦,是穆广善冒雨督工的瞬间,是查察慰问乡里的画面,是卫千文在上阳的赈灾一刻,是张耀宗送十公主出嫁的国典,是一幅幅巧夺天工的字画,是一对对叹为观止雅联,宏大的场面瞬然回放,缤纷的彩蝶洲目呼应。
下面的看客难以置信的吓傻,很多人站在角落磕头对上画中人,宽大的屏幕轰然截止到一艘巨轮上,上书的百年畅想,让热血澎湃的人们激动不已
秋风登上舞台,在以船为背景的画面下笑道:,大家干万别告奴家,奴家也没料到这次画面会出两位德高望重的人物。”
惊吓回神的人们自然不会跟她计较,实在想较真的人们也会震慑在难以言语的观感中。
元成天深思的看着秋风,秋风做了个请他上来的手势。
元成天努力平静下心潮踏着她原来的脚步跟上,今日所见是他生平未闻,让一个小小的香乐居给了这样的震撼力自然不是可喜的事情:,敢同姑娘,这些是出自香乐居?”
“公子说笑了,我香乐居就走再有钱也请不来这位大师,他是‘景慕,木业的雕装师,此项作品是‘景慕,打开立体市场的凭证,不过听说他的制造者是皇家学院雕刻班的人,我香乐居能请的怎么可能是高手,不过下面的小试琴音确实我香乐居自己的琴师,请元公子欣赏。”
两人在高台落座,琴声似远似近而来,飘风的蝴蝶换成慢慢起舞的仙子,高台上一位意境飘渺的人儿携琴飞来,其容貌其身段其琴资都是一等一的上上选。
“这位是我们香乐居的琴师,请一山女子抬手,是茶馆里听到的《念奴娇》,照样以曲画景,同样是人物入梦,只是词曲出自她手时,更添了凄苦,更多了悲凉,更有了韵味,更让人深脚……
一张纸在元成天眼下铺开,元成天听着她指尖飞转的韵律,赫然在纸上书下自已的心声
,不教细软梦无休,紧笠披衣下小楼。一径残红含情扫,潇湘江畔有消梦。”
曲终笔停,女子款款而出,人们从意境中回神,元成天的诗稿被放大于屏幕之上
下面的人点点头,寥寥几字却也成诗。但是画面再转,他的诗稿与上次闯关者的小试诗稿放在一起并列
昨夜小楼昨夜风,昨日斜风细雨重,宠柳娇花寒食近,险韵成诗,终成空。
几日相思几日休,几多青丝玉阑凭,绿肥红瘦佳节至,雨打芭蕉,叹飘蕊……一一不教细软梦无休,紧笠披衣下小楼。一径残红含情扫,潇湘江畔有消梦……秋风淡淡一笑:,请公子自比,如果公子感觉自己的诗稿道尽了琴艺,小女子吩咐家奴继续。“(注:您也可以对比一下,此曲的意境见77章末尾部分,一比自有分晓)
元成天突然道:“不用了,在下自愧不如。”元成天看着句中的诗词,自认比不上他人的已经,诗词讲究的是意到又不到,看的出又看不清,不可露白,不可放缓,尤其是以琴为诗更是不能失了韵味否则也就不能比,而自己的诗稿跟前位的放在已经,第二句上就输给了人家:“敢问姑娘,这词是谁人所做。”
“回公子,是我家姑娘闲来之笔,其实也是我家姑娘沾了您的便宜,必定我家姑娘常听,但是公子,此题已有人雅士,无论是寻柳雅客,此时都静静的看着她,看着她笑看着她起手,看着她全副身心停留在一张普通的木质琴上,她素手轻捻,人们屏息而听,她放音而试,人群聚众凝神。
知道落雪满意,众人没有发出一点声响。
一曲更高境界的《广陵散》从她指下流泻,如泉水般细腻的琴音缓缓震慑每个人的神经
开篇,琴音悲凉,金戈铁马的乱世中,劳苦的人们铿锵而歌,坚强度日,尘封的曲调,层层、叠叠、平平、皱皱、表达着人们的悲苦也诉说着不屈的奋斗。
突然金戈再起,不是命运抗争的屈服而是可笑的君王乱世,一个造剑工匠被韩王无辜杀害,琴音转入潺潺、颤颤、如履薄冰。
中篇,工匠的儿子聂政为了报仇,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韩宫,琴音陡然不稳,第一个小高潮急速而至,湍急的琴音诉说着主人公行为的冒险性也预示着不可行性,终于琴音走低,似乎喘了一口气般有惊无险的隐于山林,琴音残花如病却也破冰而息,带来偃旗息鼓的休养生息,却也蕴合了勃勃生机,琴音表面修饰的平淡无常,琴音下面却是波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