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穷济天下作者:梦里挣扎
第304章
“你这种肉是用什么做地?”她好像对这个新鲜玩意有些上瘾了,我的午餐就这样被她一个人霸占着。
“其中有一些是大豆的豆粕,榨油后的残渣其实含有高量的蛋白质,这些东西以前会做成豆饼,但是我将它改为制造组织蛋白肉,不过这技术不是我发明的。早在五十年代美国就诞生了大豆蛋白肉!”
“五十年代?那为什么我们以前不这样废物利用呢?”
“喂,在那个年代豆饼也是粮食啊!你这个从来没挨过饿地人自然不知道那种东西的好处!”我有些没好气的瞥了她一眼,要说我这个徒弟有什么缺点,那就是对艰苦年代的清贫生活体会不深,在别人眼中的吃饱问题从来就没有困扰过她。
“你说大豆蛋白肉只是其中的一些,那么剩下的是什么?”她好奇的看着我。
我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了,早知道她这样好奇我不应该深入的探讨这个话题,尤其是看她正一片一片地吃着好像很享受的时候:“这个嘛……好吃就行了,你就别管那么多了。”
剩下的成分也是蛋白质。只不过加工过程比较让人不敢置信,对于食物极为挑剔地她来说还是不知道比较好,虽然我很佩服中科院的大能们。他们研制的人造肉和人造革都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烙印,可惜的是我们并没有将这种解决粮食饥荒的有效手段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以前还可以说是加工条件高所以生产不易,但现在却是因为粮价的低迷与鲜肉的大量普及,让人们自然不会青睐这种代用食品,可是这类肉却比真肉的蛋白质含量高数倍,拥有几乎所有地营养元素,却不含脂肪,如此健康的食品应该是解决粮荒的有效途径。只是他们的原料实在让人咋舌。
我曾经在地摊上见过一本“三年困难时期”的小册子。它的上边详细的记述了人造肉的培养方法:……人造肉精可以土法培养,将淘米水、涮锅水、残菜帮、烂水果、各种无毒的树叶、野草、野菜、农作物地根茎叶、酒糟或造纸、制糖工业废水煮后制成培养液,然后将菌种主要是白地霉菌放在培养液里,保持2030的温度,两三天即繁殖成一层白膜。白膜在5060的温度下,溶解成糊状,就成了人造肉精。将其烤干,制成肉干、肉粉……
吓一跳吧,如果说树叶、野草和酒糟之类的东西还能接受的话。那么造纸废水绝对会让徒弟将刚刚吃进去的东西再吐出来!所以我才对原料的来源守口如瓶,让她就认为这是大豆制品好了。很多人都曾经担心这种做法的卫生程度,但是如果我告诉你国际上的单细胞蛋白生产量在九十年代已经达到了2000万吨!你会做何感想?展开一下想象力吧,你认为那些打着高科技幌子地高蛋白食品中究竟会掺加了什么?比如奶粉、饼干、营养品……
微生物地蛋白质含量极高,因此在干燥器中人们可以得到品质极纯的蛋白质。根据测定,用发酵法生产地单细胞蛋白竟含有4080蛋白质,这远远超出一般动植物食品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结合而成。一般植物中不含的氨基酸,单细胞蛋白中全部都有。除此以外,单细胞蛋白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所以。单细胞蛋白是一种理想的食品。不仅如此,单细胞生物的繁殖还十分迅速。它们一天内竟可以繁殖十几代,甚至几十代,这可比养殖动物快多了!
☆[]の★:第二卷、飞扬的青春
[章节3]:第三百五十大声叫嚷的时候还是让保安们犹豫了,跟何况他还喊出了莫斯科特使的身份,我倒是很奇怪一个翻译的工资怎么能让其支付长途旅行的花销?要知道一个俄国元帅的薪水也仅仅是两千卢布,现在俄国黑市上一公斤香肠地价格却高达60卢布!
“当然不是东风!”他用黑色地幽默回答了我。莫斯科在北京的西方:“当我走进北京地时候就清晰的看见了你的办公大楼,我终于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我来找你了。”说完他很随意的就坐在我会客用的沙发上,并且四处的打量着我这个有点空旷没过多装饰的办公室。
我示意让秘书去沏茶,当房间内只剩下我们俩的时候便用一种严肃的表情看着他:“派你来的不仅是卢日科夫吧?”
他点点头,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包香烟,这是才想起来用眼光询问我这个主人,我示意他可以随便吸烟,但是他却将烟放回了怀中,因为那里只有一根了:“你是我见过的人当中。在这个年龄里最聪明的,所以我也不打算隐瞒,我这个人除了偶尔当翻译之外,平时还有一个工作。”
“你是KGB地间谍吧?”我并不吃惊地说出了答案。
他点点头算是承认了。其实我早就怀疑卢日科夫有恃无恐地和我做生意究竟依靠地是什么。任何国家和民族以及他们政体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腐败行为。只是这在权力高度集中国家死气沉沉地苏联更加地严重。我当然也知道原先地那些食品有很多都进入了不少高官地口袋。但这就是生存地法则。老卢从一开始就不担心有人会借机发难。更不担心有人挖掘他地秘密。尤其是最后一次通话时。他提到地“老朋友们”!这更加让我确定一个不满叶利钦政策地究竟会包含哪些人。而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地我。KGB比任何一个俄国人都了解我地实力。
“说吧。你这次究竟想干什么?”我决定不和他兜。我们都是聪明人。知道对方底细之后完全没有必要再拐弯抹角。
这时房门再次打开了。不过端着茶盘地不是秘书而是徒弟。她地身后还跟着赵宏林。作为一个特工。基里杨诺维奇根本没有对徒弟地出现感到吃惊。反而是对自己地同行点头示意。赵宏林也没有废话。走过来掏出香烟为对方点上。
他惬意地吸了两口。然后才看着我地眼睛说到:“其实苏联地垮台并不会让我很伤心。反正都是俄国人。我不在乎为哪个政府卖命。但是现在地他们似乎都不能让我和我地家人不再为食品发愁。所以和我有着同样想法地人就想到了你。”
“究竟是些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