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同人)金匮之谜作者:君嫮
第16章
“本府知道,展护卫有事瞒着我们。”包拯顿了顿,又似无奈地再次抬眼,“本府,只是想等他自己说。”
案头烛火悠悠燃着,在一片浓重的夜色里,显得单薄而微渺。
“大人,此事,怕不只是一个展家。”
“哦,怎么说?”包拯微微垂目,似问似思。
“大人不妨想想,从我们到常州起,发生的一件件事:先是展家怪案,再是大蟒,石室方盒,而今又是军马之事。”公孙策稍稍一停,看了眼那明明灭灭的烛火,又道,“这些事,看起来,似乎都是展家引起的,但是大人仔细想想,这背后难道没有一双手吗?”
“不错,搅浑常州的水,逼着展家浮出来——他到底想做什么?”
“大人这么问,倒不如问,展家究竟有什么,让这背后的人,非要盯着不放?”公孙策静静抬眼,迎上包拯探寻的目光,却不言。
许久,包拯长叹口气,自道:“本府明白,石室的东西,展护卫一定看过,甚至昨夜方盒失窃,也未必不是展护卫默许的。”眸心映着烛火光影,一点点沉下去,直至深凉,“他在怕,怕我们知道,怕展家顶不住。”
“展护卫并非徇私之人。”
展昭不会徇私,那么石室所藏之物涉及的,必是连开封府也决定不了的东西。开封府铡过驸马,治过王爷,还有什么是连开封府也办不了的?展家石室看护方盒的,是南疆的网纹蟒,和太祖是进贡的大蟒有无关系?展家建在开宝末,太平兴国初,正是尴尬的时候。
展昭,他是在怕什么?
烛火疏微,公孙策迎着薄光微微仰头:“若让学生猜测……大人,可还记得金匮遗诏?”
包拯面色肃然:“本府记得。当年太祖蹙崩,太宗继位,世疑烛影斧声,乃太宗弑兄夺位,时相赵普以杜太后薨前曾主两人立下金匮之盟兄死传弟为由,平息了这些流言。正史如此记载,可终究无人得见金匮,遂成一谜。”
“是啊,商制传弟,周制传子,若是照此,太宗当传兄子,可终是太宗一脉传了下来。”公孙策微微叹息。
“难道展家石室的东西会是?”
“大人,不可说啊!”
包拯抬眼,却见那案上烛火,静静长明。是不是,这世上一切,都像这这烛火,看着平静,其内却是烈火焚烧。可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公孙先生,你说军马一事,会不会和这背后之人有关?”
“学生看来,或许,正是一路人。”公孙策思忖片刻。
“可据本府所知,太祖子孙有爵者寥寥,更无兵权……”包拯微有迟疑。
“大人,当年魏王亦非亲王啊。”
月额轻皱,包拯不置可否:“可是当夜在展家争夺方盒的,却有两批人。”
沉默片刻,公孙策缓缓开口:“此事,这些人既然能够知道,那么,官家未必不知。”
烛光如水,漫漫淌着,一如那室中漫漫荡开的声音:“年初司天监观星象,见大火现于东京西南。学生以为,官家命大人下江南寻查,也未必就是这么简单……”
……
天光彻净,毫不吝惜地遍洒人间,如流水,又如岁月,流淌无声。